据央视6月3日报道,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称,一段时间以来,中方部分赴美留学人员的签证受到限制,出现签证审查周期延长、有效期缩短以及拒签率上升的情况,对中方留学人员正常赴美学习或在美顺利完成学业造成影响。
教育部提醒广大学生学者出国留学前加强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做好相应准备。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徐永吉6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统计,2018年我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0313人,其中因签证问题无法按原计划赴美331人,占计划派出人数3.2%;2019年1月至3月,中方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353人,因签证问题未能成行182人,占计划派出人数13.5%。
中国留学生为美国带来近139亿美元收入
此前的5月14日,新华社曾报道称,美国部分国会议员提出一份法案,拟限制部分中国公民赴美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这一做法凸显一些美国政客对中美间正常人员往来的无端忌惮。
这份法案称,对于所有申请赴美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国公民,若其研究学科在美国“商业管制清单”中,签证官应征询“安全咨询意见”,即将申请人材料寄回华盛顿,以对申请人进行额外审查。
这或将对我国留学生的出国学习带来影响。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18年公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2017/2018学在美国高校注册学生的中国留学生为36.33万人,占全部国际学生数量的33.2%,同比增长了3.6%。2017学年,中国留学生为美国带来了近139亿美元的经济收入。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徐永吉6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形式日趋复杂。美国会和联邦政府部门将部分正常中美教育交流合作活动政治化,冠以“中国威胁”“中国渗透”之名进行打压,诬蔑孔子学院为中国在美扩张政治影响、进行价值传播的工具,诬陷中国学生学者在美开展“非传统间谍”活动并进行无端滋扰。
徐永吉说,在留学生交往方面,近一段时间以来,美联邦政府对中国部分专业赴美学生进行签证限制,延长签证审查周期、缩短有效期,拒签率上升。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统计,2018年我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0313人,其中因签证问题无法按原计划赴美331人,占计划派出人数3.2%;2019年1月至3月,中方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353人,因签证问题未能成行182人,占计划派出人数13.5%。2018年以来,美以反间谍为由吊销或重新审查中方赴美人员签证,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扩散,近期美方还取消了一批中方从事中美关系研究学者赴美十年签证。
“上述种种行为已经对中国在美留学生的尊严造成伤害,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可以说,美方的行为正在使中美教育交流合作遭遇寒流。希望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多做有益于促进两国教育交流合作的事情,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作出努力。”徐永吉说。
常春藤大学录取中国学生未减少
去年底曾有消息称,美国顶尖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公布了提前录取(EA)榜单,结果707位新生中,没有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高中生。斯坦福大学在去年12月公布的面试地区名单中,也没有中国大陆。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续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教育部已请驻外使领馆核实相关的情况,也向一些美国的高校了解情况,还请省级教育部行政门进行了初步的核实。目前掌握到的情况,已经有大陆学生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另外,像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些学校都表示他们向我们的大陆学生发出了超过10份的本科录取通知书,这个数量和往年相比大体相当。
续梅指出,总体上来看,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一直在持续,但是中国学生到美国去留学的总体形势保持了平稳态势。
“同时这里我也特别想提及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美国著名的高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莱斯大学等学校的校长,他们都纷纷发声,表示欢迎和支持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像哈佛大学的校长表示中美高校之间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这对于中美关系来说特别重要。”她说。
一名第三方留学评估咨询机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MIT这种顶尖名校录取中国学生,每年不超过10个人。EA轮不录取中国学生,并不代表常规录取(RD)轮不录取中国学生。”
“面试对很多名校来说,并非是必选项,我们访谈过很多拿到名校offer学生,并没有面试过。不能说不面试就会影响录取结果。”他说。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3月28日,美国八大藤校发放了中国大陆常规录取(RD)的offer,据该机构统计,从今年整体录取数据来看,全国藤校的名额比去年有所增长,但因为申请人数还在持续上升,所以这一点名额的上涨并没有带来中国大陆区域藤校录取率的上升。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