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潮州实践,近期,市社科联特邀省市社科专家,聚焦“深化改革新举措”“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等撰写理论文章,在凝心聚力推动潮州高质量发展上贡献社科智慧。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 朱贞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当前正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党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
一、党史上的“三中全会”与改革
矢志不渝,勇毅前行。翻开党史波澜壮阔的图景,改革是其中的一抹亮色。自1930年举行的六届三中全会开始,除党的九届三中全会未能召开外,其余各届三中全会均依照党章按期召开。迄今为止,载入党史的三中全会已如期召开了14次。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年以来,改革成为了历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成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改革聚焦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践充分证明,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清醒的问题认知、务实的工作作风,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站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责任,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的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不懈奋斗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中国共产党以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下究竟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决定》给出答案。自2023年11月起,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在7个多月中,文件起草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反复讨论修改,立足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从而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立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立足于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最终形成《决定》稿。共60条,恰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60条举措呼应衔接,同时又在理论和实践上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再次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
三、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长风劲起,乘势而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现这样的现代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责任和担当,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也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诸如高质量发展面临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待加强等体制机制障碍,经济发展面临动能转化、增速变缓、风险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化系统思维,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力量和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给出明确答案。为“得其法”,重点把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坚持人民至上、强化系统集成等原则,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提出“七个聚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构成一个系统工程,协同推进,形成改革合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设定了2029年的改革目标节点,勾勒了改革攻坚克难的路线图。我们要明确2029年完成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坚定信心,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贯彻好“六个坚持”原则,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导向,以坚持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以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重要要求,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有效途径,以坚持系统观念为科学方法,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民生所盼,改革所向。就潮州而言,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除了融入更深层次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注重食品、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外,还要聚力提升城市品质,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如此前受台风“格美”外围环流影响,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让潮州城乡部分区域出现内涝,就在提醒我们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基础设施的韧性以应对极端复杂天气,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用数字化技术做支撑实现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协同化处置,为气候变化冲击预留充足缓冲空间。同时,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就发展银发经济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提供家门口的托育服务、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健全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用数智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等方面做出布局,书写一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潮州答卷”。
(作者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潮州市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家库特邀专家)
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 李义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决定》提出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为广东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的动力、指明了方向。
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成功样板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程中,浙江省走在全国前列,源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并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成为今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成功样板。
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提出并实施“千万工程”。把它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生态省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近1万个行政村得以全面整治,近1千个中心村被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多年来,“千万工程”经历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03-2010)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2011-2020)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2021年至今)三次迭代升级,逐步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为全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成功样板。
“千万工程”久久为功地推进,为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改写当代中国“三农”历史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引领中国“三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浙江“千万工程”多次作出批示。2021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202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首提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写入文件标题,以学习“千万工程”为引领,更好地推进全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2024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千万工程”作出专门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中把“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进一步“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重大举措写入其中。
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广东部署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关怀厚爱,5次亲临广东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广东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广东省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省情,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县域发展不充分是最主要的症结,必须强县带镇,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加快把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把“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为此,2022年12月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进行总体部署,主抓县域经济、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个方面内容,并从县域、乡镇、乡村三个层面作出具体部署。2023年6月省委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1310”具体部署,其中“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就是“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之一的重要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也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最重要最关键的工程。
按照省委“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目标要求,2023年,“一年开局起步”目标任务已顺利完成,主要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差异化目标引领科学有效,资源要素投入明显加强,新型帮扶协作更加紧密,社会力量得到广泛动员,形成推动“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评选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共有22个县、110个镇、1062个村入选。首批典型县镇村具有标杆示范作用,更好带动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接下来的“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因地制宜,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画到底,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改革任务。
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潮州实践
“潮州,我早就想来了”,总书记的一句朴实亲切的语言感动了潮州人民,大大提振潮州发展的信心。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古城,看商铺、问物价,同当地群众亲切交流,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复商复市等情况。他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四年来,围绕“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这一目标,潮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起而行之,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潮州新篇章。
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是总书记对粤东西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如何推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四方面具体改革部署,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潮州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最重要最关键的抓手,在推进“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改革中勇探新路,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抢抓机遇,借力发展。潮州要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利用上级政策特别是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借力发展,发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非遗文化等资源禀赋,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积极作为,在“一三五十”部署和推进中迎头赶上,并提早谋划“十五五”规划,在筑牢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基础上,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要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领导是关键。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2022年潮州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会提出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并将2023年确定为“全市干部思想作风提升年”以来,党员干部精气神明显增强,强思想、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促发展的目标基本达到,全市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氛围浓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机制,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三是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决定》最后一条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求我们要吃透改革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做一件成一件。笔者注意到,近日,潮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听取和研究部署潮安区沙溪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这是“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典型例子,一个乡镇(村)一个乡镇(村)地“钉”,以点带面,抓好责任落实。会议指出,“要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聚焦风貌提升和产业发展,奋发进取、担当作为,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并提出要加速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推动产城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定位准确,因地制宜,措施有力,未来可期。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300多项改革任务已经部署,确保“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事业中。
(作者系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潮州市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家库特邀专家)
以全会精神引领“百千万工程”潮州实践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壮丽画卷
● 庄俊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了明确部署,这些战略和改革举措对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绘制和美乡村的壮丽画卷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澎湃动力。
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活发展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我们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全会强调,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要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加快完善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农业补贴、金融保险、流通贸易、生态环保等政策,促进农业资源有效配置。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归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民在劳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交换上获得平等权益,让乡村经济焕发勃勃生机。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加快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乡村流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此外,还需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确保农民能够分享到产业发展的更多红利。
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和美乡村
全会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首先要聚焦于“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下遗留的制度藩篱,实现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尤其要为投身乡村的各类人才提供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让他们在乡村也可以拥有便捷、现代化的生活工作条件,缓解乡村的“人才之渴”。其次是解决“钱”的难题,推动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制度并轨;通过产业政策的支持,让乡村的每寸土地、每处山水、每项特色产业都充满魅力、产生价值,改变农村被辐射、被输血的命运,让农业农村在经济发展格局中激发动力和活力,城市与乡村互为市场,携手并进。再次要解决“地”的问题,全会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三、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构建善治格局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矛盾纠纷的易发多发地。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全会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这为乡村社会治理提出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更高要求。要通过深化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会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这与和美乡村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乡村是自然生态的重要屏障,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当前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遵循,这有助于实现我国乡村绿色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和谐乡村建设,要以有关政策、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约束激励等方面的作用,持续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同步,持续推进我国乡村产业生态化、乡村生态产业化“两化”同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变乡村绿色低碳生态资源为产品,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业兴人和的生态画卷。
五、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
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农耕文明,保护利用好乡村文化遗产。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以文化为引领、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乡村旅游、文化、娱乐、餐饮等产业,形成包括旅游、休闲、康养、教育、度假在内的完整的乡村文化产业链,从而激活更大市场空间,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养,让乡村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壮丽画卷。
(作者系市委党校校务委员、潮州市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家库专家)
编辑|张泽慧
审核|詹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