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饶平县: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
潮州+ 2022-04-28 09:53:20


  仓廪实而民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近年来,饶平县全面坚持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立足资源优势,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文明乡风建设,走出一条具有饶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个个美丽乡村焕新颜、一张张质朴笑脸竞相绽放……


  去年,饶平县获评“2021农产品电商百强县”,被授予“中国海鮸之乡”称号,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成功打造“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汫洲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东明村”等一批特色镇村。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饶平大地徐徐铺开。


加强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


  “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番”“村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办事也方便多了”……去年,饶平县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题,首次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大比武”活动,通过比“实功”、晒“经验”、亮“成绩”,选出全县“五佳”“五好”共10个农村基层党建经验案例。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神经末梢”。打造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必不可少。饶平县坚持县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农村工作体制,县委主要领导担任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组长,担起“一线总指挥”职责,压实镇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职责,举全县之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同时,落实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镇,深化镇级领导班子成员驻点联系机制,持续做好各镇驻村包片工作。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造就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各类干部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对此,饶平县注重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选拔63名县直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建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水平;提拔使用63名在“三农”工作中表现突出、担当作为的乡镇干部,增强基层干部干事积极性。饶平县还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乡村一把手和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配置,创新实施相关专题培训,持续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培育出一批政治素质高、发展思路好的“带头人”,切实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心用情用力带领群众谋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经济发展


  “撂荒多年的耕地又重新开荒了,这些青椒长势真好!”看着眼前这一大片绿油油的青椒菜田,饶平县浮山镇荔林村陈伯脸上挂满笑容。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无人耕种的撂荒田。


所城镇全力推进撂荒耕地整治工作。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来,饶平县积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让昔日的“撂荒地”变成农民增收的“致富田”。据介绍,该县强化耕地保护,以加大专业技术指导、引导农户种植优质高产粮食作物、整治水利基础设施等切实有效的实招硬招,加快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进度。同时,有关部门还加强督查指导,定期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复耕复种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据统计,去年该县15亩以上撂荒地已完成复耕15396亩,复种11567亩。


新圩镇青梅生产现场。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饶平是农业大县,特色优势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禀赋,一方面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发展岭头单丛茶、水产、盐焗鸡、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去年,汫洲镇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同时被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另一方面,该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建设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水产、青梅、狮头鹅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打造苏区乡村振兴发展主引擎。

  此外,饶平县还大力发展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打造了以县电商产业园为核心,以广东海润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饶北物流产业园为一南一北片区中心的共享数字资源平台,集聚工信、农业、人社、供销、物流、金融等服务,让广大电商经营者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据统计,去年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连续多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并入选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和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前100名。


饶平县水产业发达,带动渔民增收。

  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文化小镇动工建设,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坪溪茶旅走廊规划建设有序推进……饶平县还大力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做好做强文旅产业发展这篇文章。同时,探索“政府+集体+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实施汛洲岛整岛旅游开发,推动农旅、文旅、海旅融合发展,并借助优质资源村落,鼓励引进民宿项目,开发星级农家乐,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整治人居环境 建设宜居乡村


  新建的木制凉亭、农家茅屋、景观小品等一应俱全,随处可见的党建宣传标识牌与园内一个个“小菜园”“小花园”相映成趣,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吸引不少群众到此游玩观赏。


浮滨镇黄正村村貌。

  2019年,黄正村五个自然村落的村民从原先生活生产条件差的旧村搬迁到新村,实现“安居梦”。整村搬迁后,黄正村着力推进投资超1200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基本解决村民“安居”的问题。

  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让“厝边头尾”旧貌换新颜;沿线连片完成3058间农房微改造,沿福建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带基本完成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提级,让乡村路通财也通……这只是饶平县不断补齐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力求美丽乡村建设出实效的缩影。


东山镇东明村村貌。

  目前,饶平县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正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铺开。此前,饶平县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21年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24.96万吨,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成功创建省卫生县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277座公厕新(改)建任务,切实改善群众的如厕环境。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同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镇村三级污水处理体系初步形成,22座镇级转运站已建成投入使用,20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试运行,实现镇区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全覆盖、生活污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全覆盖。

  饶平县还分期分批、连片连带启动224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稳步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县356个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治村标准,182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40个行政村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

  岭南特色农村建筑风貌示范带11个村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总体施工进度达80%;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空置闲地,因地制宜打造2236个四小园,美化绿化村庄风貌。聚焦农村房屋安全,推进全县20.05万栋农房安全隐患排查,完成937栋隐患农房评估鉴定,加快推进整改工作……近年来,饶平注重乡村风貌提升,因地制宜,整合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优势,全力塑造有品质、有“潮味”的美丽乡村。


丰富精神生活 引领文明风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饶平县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创业、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组织村民学习各种技术,不断提升乡村群众的“造血”功能。去年,该县开展“南粤家政”培训2313人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478人次,助推乡村振兴,让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路越走越宽。


黄冈镇举办传统戏剧艺术培训班活动。

  “板凳课堂”“田间播报”“榕树下讲党课”,党史提振精神生活;巡回演出,惠民文化活动,有效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饶平县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常态化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把文化活动做到群众心里,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以文赋能,乡村吹起文明之风,结出硕果累累——饶平县三饶镇荣获全国文明镇;黄冈镇大澳村、钱东镇上浮山村荣获全国文明村;新丰镇荣获广东省文明镇;浮滨镇古山村、钱东镇钱塘村、新丰镇溁东村荣获广东省文明村;全县21个镇354个村获得市级文明村镇称号,评选文明户4458户,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接下来,饶平县将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总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治理体系,探索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多措并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潮州日报记者 吴育杭 吴冰

图片|饶平县 供

编辑|翁纯

审核|吴燕珊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