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学习笔记
潮州+ 2021-07-12 10:41:46


学习笔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习近平


坚定党史中的人民立场


林洁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携手走过革命、建设、改革等峥嵘岁月,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奋进新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坚定人民立场的重要性、必要性、时代性,积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利益,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人民心心相印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句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辟阐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凭着满腔救国救民的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踏上浙江嘉兴南湖的小红船,开启救国图强的探索之路。从那时起,一路风起云涌,渡过急流险滩,穿透硝烟迷雾,最终不负人民重托,成为领航民族复兴的巍巍巨轮。事实证明,“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继续砥砺前行的根本动力。


始终依靠人民力量,与人民同甘共苦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条鲜明主线。百年民族复兴路行稳致远,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各个时期创造的伟大成就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沧桑百年不倒,千锤百炼而愈发强大,印证了人民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谱写了“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壮丽史诗,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始终谋求人民幸福,与人民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谋求人民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毕生“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直至英勇就义。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奋力抵抗,重伤被俘后,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时代楷模黄文秀,把青春定格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成为初心如炬、使命如磐的典范,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忠诚于人民的自觉性。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尤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葆初心使命,无论何时何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学史崇德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宋佳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是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指引中国共产党人风雨无阻、勇往前行。毛泽东和毛岸英的特殊父子情,很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请求入朝参战,很多人都认为敌军实力强大,赴朝凶险,反对毛岸英参战。毛泽东面对众人劝说,态度坚决地支持毛岸英请战:“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毛岸英如愿踏上朝鲜战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他和普通战士同吃同睡同战斗,在炮火纷飞中出色完成翻译任务。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六位亲人。抗美援朝胜利后,有人建议把毛岸英的遗骨迁回国内,毛泽东拒绝了,说:“不必了,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毛岸英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学史崇德,我们要感悟毛岸英的使命与担当。毛岸英从未以领袖之子自居,从未有任何特权思想,并在艰苦奋斗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他当过学徒、卖过报纸、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到过农村工厂劳动锻炼。他放下新婚甜蜜的家庭,投身朝鲜战争,他是领袖之子,更是人民之子。面对强敌挺身而出,明知凶险泰然前行,这就是共产党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和使命担当。


  学史崇德,我们要感悟毛泽东的大爱与大义。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毛泽东毅然把爱子送上战场。爱子牺牲后他默默承受丧子之痛,把爱子的几件衣物,整齐地叠放在柜子中,并将这个柜子藏起,不让任何人经手。这个柜子真切还原了毛泽东的爱与痛,他毅然送儿子参战,拒绝将儿子遗骨迁回国内,背后其实是不为人知的割舍与大爱。是信仰抚慰悲痛,给予力量。毛泽东把小家献给了党、国家和民族的壮丽事业,把亲情深埋衣柜,把大爱献给人民,这是革命领袖无我博大的情怀,是人类最纯粹、最伟大的爱。


  学习百年党史,我们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先辈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生命、用血汗耕耘祖国的山川大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豪情壮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让我们抓住时代“接力棒”,不断坚定信仰,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


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谈共产党人的群众观


陈道庆


  历史观是群众观的哲学表达,群众观是历史观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群众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也就是说,对共产党人群众观的深刻把握,只有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才能真正理解共产党人群众观的价值内涵,才能深刻把握和践行好群众路线。


  在人类发展史上,唯心史观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主要表现为“神创造历史”和“英雄创造历史”。在神学史观上,西方有“上帝创世”,东方有“盘古开天辟地”;在英雄史观上,黑格尔把拿破仑看作是“马背上的世界灵魂”,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唯心史观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主要历史观,在持唯心史观的人眼中,人民群众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上天赐予统治阶级的剥削对象。即使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从“官”到“民”的居高临下的思维次序,人民群众仍是处于被统治的社会底层。马克思直接点明唯心史观没有真正找到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因,对历史的描述只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僵死的事实的汇集”,并以“生产劳动”作为切入点,阐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只有立足唯物史观,才能明白党为什么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的工作路线;只有清晰认识唯物史观的价值旨趣,走群众路线才不会仅仅是一种工作技巧和方法,而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两大历史课题。这两大课题的解决,正是以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了自己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实现的。


  从“戊戌变法”到“新文化运动”,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却无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受尽欺压的困境。原因在于他们仅仅从“技不如人”“制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等层面思考中国问题,没有触及中国社会的底层,也就不能找到实现救亡图存、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力量。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找到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找到中国革命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即工农群众。至此,中国革命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即发动和领导工农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一个残破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举世瞩目的世界大国。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中,我们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把人们群众“翻身做主人”的强烈愿望化作建设新中国的不竭动力,在人民群众节衣缩食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拥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我们尊重人民群众实践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动农村改革乃至中国改革的序幕,把人们群众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中坚力量。我们尊重价值主体地位,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回首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我们党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人民群众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领导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我们依然坚定人民立场,团结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朝着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梦”奋勇前进。


学习百年党史 坚定道路自信


吴柳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一、回看走过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何而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一条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比较别人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跨越到全面小康,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对比中国和印度,1978年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相差无几,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印度的4/5;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是印度的近5倍,在科技、交通、教育、医疗卫生、人居环境等领域已大幅领先印度。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三、远眺前行的路:坚定道路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更让中国人民、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但伴随着辉煌成就的还有风险与挑战,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改变。面对来自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始终坚定道路自信,保持头脑清醒,不惧怕任何风险,不被任何干扰所诱惑,要坚信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毫不动摇地沿着这条人间正道奋勇前进。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要用党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来坚定信念,鼓舞斗志,扛起我们的历史使命,迈着坚定的步伐,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辑丨蔡馥欣

审核丨吴燕珊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